新经济专家陈宗建建言慎用L、V、U、W形态表述中国当前经济
(记者 秋实 温友平 李莹)2018年,无疑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元年。新春伊始,波特公司(美国上市股票代码ULNV)创始人、新经济专家陈宗建在接受美国华文媒体《中美创新时报》新春专题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展望2018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的多元化态势,即中国经济发展并非单一走势,建议经济学家对此应该慎用L型、V型、U型、W型等形态来表述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特征,而应该遵循经济周期规律、行业细分规律、对未来经济发展多角度分析和把握创新突破方向等方面,来全面认识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这一新时代节点。
中国经济周期调整到了关键时刻
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陈宗建对记者表示,这首先要充分遵循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进行分析。陈宗建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正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周期,即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到2009年快速触底的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自2010年至今仍然还在持续调整的十年经济结构性、体系性调整周期即将走向正常复苏增长阶段。由此,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2010年至2020年十年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时间窗口。
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近十年来的调整阶段,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不时出现各种广泛的经济危机和负面冲击,首先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随后是2010年至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2014年至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系统性调整,最重要的是2017年至2018年美国减税/免税效应将引起全球性经济不平衡走向极端化恶性化竞争格局,而我们有不少官员和专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误导性预判。
在全球经济的调整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应政策的调整。首先,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触底的时候,中国以四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带动下,到2010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速超过10% ,之后刺激力度逐步减弱、退出。其后,又叠加2012年、2013年后中国经济转型中出现波动幅度很小的经济增长这一新常态,增长速度在逐步回落。从全程政策调整来看,整体经济现在还是在底部逐步起稳后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推动了许多新经济产业走向新的增长,为整体经济增加了比例和活力,而其他产业/行业继续在寻找新增长平台和方式。可以说,随着这些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持续阻力消退,世界经济有所上扬,为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等长期问题的调整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基于这种对中国近10年经济周期调整的深刻认识,陈宗建认为,中国经济周期调整已经到了积极向好转折的关键时刻。其中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中国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经由高增长阶段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周期规律的一个重要共振节点。
陈宗建强调说,这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持续调整周期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双重叠加的历史节点,其本质上就是中国经济周期发展规律的体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周年、2020年是共产主义进入中国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100周年,中国人民迎来的是空前的自信和奋斗时代,国家也会推出相应的改革及经济发展政策,都将推动着各行各业积极向上发展的趋势。
陈宗建经过认真研究梳理发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周期发展不但对应了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而且还仅仅用了30年短短高速发展的阶段,实现了西方近300年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成果。这是中国经济周期乃至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一个伟大奇迹。
陈宗建介绍说,现在中国经济周期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年经济周期调整共振期,而这个调整周期也正好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所指向2010年到2020年十年调整区间,产生距今约300年、200年、100年的共振节点及区间带。这个共振节点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把握好这个经济周期为未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稳步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10年结构性调整后,未来,将迎来数十年乃于上百年的更好发展时期。
对未来经济发展应从行业细分角度进行分析
目前,应如何综合判断中国经济运行走势?诸多经济学家或者权威人士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综合判断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而且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对此,新经济专家陈宗建建议经济学家、权威人士等,还是慎用以一种简单走势形态描述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多层次发展。陈宗建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调整转型不能仅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判断描述,而用一种符号形式所表达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细分领域的态势描述,它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从数量到质量多层次的态势内容。否则,大可误导国家决策部门,小可误导企业百姓判断,而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负面的。
陈宗建具体分析说,过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其经济走势的表达也就显得相对简单。而从现在开始,中国经济发展在经过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周期调整后,我们对未来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更应该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进行不同经济类型的走势分析。
陈宗建还介绍了自己对不同经济类型的研究结论,他举例说:水电路油气煤等社会基础保障领域为一字型经济;传统工业、农业产业等领域为L型经济;创意创客文化产业等领域为V型经济;商贸流通、物流出口产业等领域为N个底U型经济;金融、保险、证券等产业领域为多W底型经济;投资、城镇化等产业领域为V一型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地产等领域为W楼梯型经济;科技、信息、军工等领域为L底提篮直升型经济;人口、教育、医疗、福利保障等产业为平行1字型直升型经济;中小企业及其他初创产业等领域为探底后45度角型经济……所有这些不同经济类型的不同经济走势构成了中国经济调整转型的多层次丰富内涵。
很显然,综合判断中国当前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并非以某种单一的经济走势那么简单。陈宗建还介绍说,对这些不同经济类型进行不同走势的细分研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国家政府针对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其产业领域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强化方向、应用手段、实施政策和实现目标。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对经济发展实施结构性调整,重点扶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千万不可一刀切,一个政策全面应用。
处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上,陈宗建建议:国家在制定任何社会、经济、人文发展政策的时候,首先要研究并遵循社会经济周期发展的规律,并对经济周期的市场调整应该掌握一个主导权,掌握一个调控力,不能让市场随波逐流,任其发展。陈宗建说,尤其是当经济周期发展到一个高潮的时候,要主动调整我们国家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要主动调整我们社会发展的规划,主动做产业转型和升级,主动出台关于人才、资金、技术和企业发展税费等政策,不要到经济周期低谷发现问题很严重的时候再做被动性调整。在2008年,陈宗建就建议国家有关智库研究并向国家提出:“发展新产业、鼓励新模式、研究新货币、启用新税制……”。
中国新时代新经济的创新突破方向
面对这轮世界经济周期调整的即将结束,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以什么为动力呢?对此,陈宗建作为一位创新型企业家,充分结合自身企业实践做了一番深刻理解。
陈宗建认为,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时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中高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拉动消费的主体;从产业看,增长更多依靠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等新经济产业来推动;从要素看,经济增长一方面更多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推动,另一方面也要求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效率。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下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陈宗建介绍说,围绕着中国经济新时代新经济发展方向,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重点应该推动创新和转型,这实际上就是新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型,旧经济出清和升级,新动力在逐步替代,继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创新。陈宗建认为,我们正深处一个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当中,从2020年起将进入智慧新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将是一个全球市场、模式为王的时代,在这一个时代将是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数字金融……的时代,那么创新模式为主导的消费增长是新型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经济的突破方向。
陈宗建认为,要正确把握并适应中国新时代新经济的突破方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适应现代生产关系发展,调整新经济生产资源配置。他介绍说,由于拥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先进的生产力工具水平,让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了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各种社会资源数据已经处于全面的公开透明化状态。面对社会资源的竞争公开透明化,需要引导社会各行各业适应这一状态,并大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新科技、新媒体等新的生产力来调整我们的生产关系。
陈宗建还重点强调要通过法制体系的创新与健全,充分保障生产资源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配置,保障新经济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过去的立法是由政府主导立法,但是现在的社会创新程度太快了,政府主导立法的步伐远跟不上创新的步伐。现在的立法可以实行谁创新、谁起草,然后报国家备案,再流向市场,通过市场不断优化。这样社会创新就有了一个规矩,不但创新有立法保障,而且还会不断促进社会创新。因此,我们国家立法,要建立起由原来的纯理论专家立法变成社会立法、国家备案、专家授证这样一种导向性优化立法程序。这样,就改变了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源配置权,以市场创新为主导力的配置权,再到国家进行规范和发展,整个创新路上,创新跟得上、立法跟得上、市场应用跟得上。
陈宗建总结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归结到实体经济发展。他建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在扶持中国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方面,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特别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公共服务孵化平台,为实体成长搭建市场化资源集合平台,显得非常重要。值得期待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即将集中在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推出改革开放举措。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编辑 黄磊 唐军绳长